血药浓度检测之丙戊酸 |
发布时间:2019-07-10 16:13:36 | 浏览次数: |
儿童癫痫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突然地、反复的、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病率为0.3%~0.6%。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改变、感觉异常、肢体抽动等,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丙戊酸钠为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痫药,可用于治疗各型癫痫,但治疗安全范围较窄,个性差异较大,服药剂量难以把握。因此,对儿童癫痫病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与主治 本药为原发性大发作和失神小发作的首选药,对部分性发作(简单部分性和复杂部分性及部分性发作继发大发作疗效不佳。对婴儿良性肌阵挛癫痫、婴儿痉挛有一定疗效,对肌阵挛性失神发作需加用乙琥胺或其他抗癫痫药才有效。对难治性癫痫可以试用。本药除用于抗癫痫外,还可用于治疗热性惊厥、运动障碍、舞蹈症、卟啉症、精神分裂症、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肾上腺功能紊乱,以及预防酒精戒断综合征。 药理毒理 本品为抗癫痫药。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实验见本品能增加GABA 的合成和减少GABA的降解,从而升高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而抑制发作。在电生理实验中见本品可产生与苯妥英相似的抑制Na+通道的作用。对肝脏有损害。 药代动力学 口服胃肠吸收迅速而完全,约1~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近100%,有效血药浓度为50~100μg/ml。血药浓度约为50μg/ml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4%;血药浓度约为100μg/ml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80~85%。 血药浓度超过120μg/ml时可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随着血药浓度增高,游离部分增加,从而增加进入脑组织的梯度(脑液内的浓度为血浆中浓度的10~20%),T1/2为7~10小时,。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和肝、肾、肠和脑组织等。大部分由肝脏代谢,包括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和某些氧化过程,主要由肾排出,少量随粪便排出及呼出。能通过胎盘,能分泌入乳汁。 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避免饮酒,饮酒可加重镇静作用; 2.停药应逐渐减量以防再次出现发作;取代其他抗惊厥药物时,本品应逐渐增加用量,而被取代药应逐渐减少用量; 3.外科系手术或其他急症治疗时应考虑可能遇到的时间延长,或中枢神经抑制药作用的增强。 4.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作全血细胞(包括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检查。 5.对诊断的干扰,尿酮试验可出现假阳性,甲状腺功能试验可能受影响; 6.可使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并提示无症状性肝脏中毒。血清胆红素可能升高提示潜在的严重肝脏中毒。 癫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药物治疗主要以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卡马西平为主,丙戊酸钠有效血药浓度为50~100ug/ml。血药浓度约为50ug/ml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4%;血药浓度为100ug/ml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约80%~85%。血药浓度超过120ug/ml时可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随血药浓度增高,游离部分增加,从而增加进入脑组织的梯度,T1/2为7~10小时。通过对丙戊酸钠血液浓度检测,可掌握患儿体内丙戊酸钠浓度,从而采取个性化给药方案。 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各不相同,这可能是由于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功能尚不完善,体内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全,儿童器官功能、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病情等都会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年龄调整给药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