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只是单纯补钙?弱爆了! |
发布时间:2017-11-21 11:18:11 | 浏览次数: |
最近发表在最近一期《Journal of Foot & Ankle Surgery》杂志上的文章指出:患有应力性骨折的患者中一半以上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都不足。 应力性骨折通常是体育运动中发生的损伤,当骨头承受的压力大于其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时将会发生应力性骨折的事件。 研究者们分析了从2011年到2014年期间,Miller医生诊断的124名应力性骨折的患者的病历,结果显示:53名患者三个月期间的血清中25-水合维生素D的平均含量为31.1ng/ml。其中44名患者含量低于40ng/ml,根据维生素D委员会的标准,这一数值表示维生素D含量不足;另外,有28名患者维生素D含量低于30ng/ml。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的第二趾骨发生过应力性骨折,17.6%在第三跖骨发生过应力性骨折。 “机体的维生素D水平能够影响对食物中钙元素与磷元素的摄入”,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Jason R Miller说到。他们发现维生素D水平不足的患者摄入的钙元素量只有常人的10%到15%,磷酸与摄入量为50%-60%。“因此,这些元素摄入的不足导致了骨组织较低的矿化程度”。 然而,作者们也指出这些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程度是可以预测得到的。“能够保证骨骼健康物功能完整的血清中最低的25-水合维生素D水平至今还没有定论”。“我们希望通过讨论的方式设立一个维生素D含量标准,用于提示患者应力性骨折的风险”。 “25-水合维生素D的含量与应力性骨折之间的联系之前已经有研究报道过,他们建议血清中最低的维生素D含量不能低于40ng/mg,尤其是对于体力活动需求较大的人群”。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发展的以骨量和骨微结构下降为特征并易发生骨折的疾病。
2014年我国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总人数达1.54亿,占总人口的11.9%,其中女性占77.2%。2009年调查发现中国60岁以上人群正位腰椎(L2-4)的骨质疏松发病率,男性为11%、女性为21%,股骨颈的骨质疏松发病分别为11%和27%。据统计,我国60~69岁的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达50%~70%,老年男性为30%。随年龄增加,骨丢失增加,跌倒和骨折发生率也增加。维生素D(VitD)作为一种钙调节激素,可以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增加骨矿化以防止骨丢失,增强肌力,改善平衡,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特别是在钙的吸收过程中VitD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理想的25(OH)D水平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能最大程度地抑制血PTH浓度; ②能达到最大的钙吸收; ③能达到最高的骨密度; ④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跌倒; ⑤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骨折率。 有许多学者建议血清25(OH)D达到75nmol/L以上是VitD较为理想的水平,主要是基于老年绝经妇女研究中观察到血清25(OH)D达到此水平时小肠对钙的吸收达到最大,以及成人研究中观察到使血清PTH处于持续的较低水平,才能保持骨骼健康成长,并预防结肠癌等一些疾病,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也有学者提出,血清25(OH)D应达到更高水平才能达到更加健康的目的,Bischoff-Ferrari等对白种人、黑人、墨西哥裔美国人开展的研究中发现,当25(OH)D水平到达100nmol/L或更高的时候,各人群的骨密度最大。欧洲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临床和经济学会(ESCEO)推荐将50nmol/L作为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OH)D最低浓度标准,以确保最佳的骨骼健康,对于存在摔倒及骨折高风险的老年患者,ESCEO建议血清25(OH)D水平维持在75nmol/L |